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近新闻 > 正文

最近新闻

关于导航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冲的信息

hacker2022-06-26 12:05:19最近新闻90
本文目录一览:1、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2、

本文目录一览: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学院设有3个系(测绘工程系、导航工程系、地球物理系)、5个研究所(测量工程研究所、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测绘研究所、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空间定位与导航研究所),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全球卫星导航服务系统(IGS)连续运行跟踪站、武汉大学海洋研究院、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近些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夏坚白、陈永龄、叶雪安等老一辈测绘专家、学者的艰苦创业和精心耕耘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行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以测绘学科为核心的全国测绘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基地,先后为我国测绘教学、科研和生产行业培养了2万多名测绘高级人才。

新世纪新阶段,学院以测绘学科基础理论与测绘新思维、卫星重力场探测及其应用、现代时空基准与全球垂直基准统一、导航与位置服务、工程测量与工程安全监测、地球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空间碎片探测与 预警、组网遥感对地观测与遥感动态监测、海洋测绘与海洋动力环境、移动测量与智能测量机器人、时空地理信息工程与智慧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工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学科发展重点方向,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测绘科技与教学成果,为我国测绘教育事业和测绘科技的发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测绘学院。

秉承“敬业、乐群、求是、创新”的院训精神,学院正朝着“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建院目标昂首奋进!

我国研究雷达方向信号处理的著名高校有哪几所

1、哈尔滨工业大学

据2016年7月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哈工大参与了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4项,在航天、机器人、小卫星、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学校先后成功抓总研制并发射“试验一号”“试验三号”“快舟一号”“快舟二号” “紫丁香二号”卫星,创下了中国国内高校研发小卫星五战五捷的纪录。

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研究、空间机械臂技术、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快舟星箭一体化技术、神光III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等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2、上海交大

在一百二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交通大学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

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

3、清华大学

科研项目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清华大学科研项目和经费的重要来源。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4项,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基础研究专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校立项604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项目201项。

北京市各类科技计划基金项目87项,全年合同额近35亿元。文科院系新增课题812项,到款经费超过3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14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电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中国IT学科的先河。先后为国家输送了20余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9位两院院士。

5、国防科技大学

据2017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着力攻克和掌握攸关国家安全利益和军队发展的核心技术,在一些尖端领域创造了中国国防科技史上许多第一,刷新了一项又一项记录,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1978年以来,获国家级科技奖特等奖5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48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45项,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

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为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贡献,学校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交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华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防科技大学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设立的地球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依托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实验室以研究大陆组成、结构、行为、动态演化及深部驱动机制为方向,为促进地球科学发展,提高我国公益性地质调查水平,为资源、能源和减灾的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服务。实验室包括物质成分微区分析室、岩石组构构造实验室、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室、深部地球物理实验室;与国内外许多一流实验室与著名科学家群体一起建立了国际联合研究的平台。

(二)2013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1.地幔矿物和蛇绿岩研究重要突破——西藏发现超高压新矿物:青松矿

以杨经绥研究员为首的地幔岩团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地幔矿物和蛇绿岩研究重要新进展。他们在全球5个造山带的10个蛇绿岩中发现了金刚石;在铬铁矿中发现一系列超高压矿物,提出“蛇绿岩型金刚石”的新认识,打破了传统蛇绿岩铬铁矿形成于高温、低压的洋中脊或弧后扩张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禁锢”,并开启了大陆物质和方辉橄榄岩型地幔橄榄岩混合物残片的新的研究领域,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关注(图26)。

2.杨文采院士《反射地震学》一书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发行

杨文采院士Reflection Seismology: theory,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一书最近将由Elsevier公司在美国出版发行,全书分7章,共255页,书号为ISBN:978-0-12409538-0。新书介绍中说:“本书为地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和快速发展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导航。”作者在序言中标明“国家大地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表示这是作者在所在单位多年努力支持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3.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侧向挤出的转换

许志琴院士为首的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团队在20年研究基础上,综合集成,提出“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侧向挤出的转换”的系统认识,在国内外青藏高原学术会议上亮相。针对印度/亚洲碰撞主带的挤压和物质吸收,提出了高喜马拉雅热碰撞的三维造山机制、印度/亚洲碰撞缝合带的地壳挤压反转模式,阐述了印度/亚洲碰撞两犄角——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的地壳楔入与高角度深俯冲,印度/亚洲碰撞——青藏高原东南缘物质的侧向逃逸,陆-陆碰撞到洋-陆俯冲——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侧向逃逸的诠释(图27,图28)。

图26 近期发现金刚石的蛇绿岩位置示意图

图27 喜马拉雅造山带高喜马拉雅地体中平行造山韧性剪切伸展示意图

图28 晚渐新世—中新世形成的高喜马拉雅三维挤出动力学模式

4.青藏高原南部变质演化研究新成果

张泽明团队在青藏高原南部工作近10年,聚焦变质演化的研究,建立拉萨地体多期、不同类型变质作用及动力学模型,提出来自中下地壳的冈底斯岩基与高级变质岩石共生的安第斯性造山带“弧根”的新认识,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图29)。

图29 冈底斯弧东南部古新世构造模式图

5.喜马拉雅造山带局部熔融与动力学研究新进展

曾令森团队是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实验室最年轻的团队,却显示了不可忽视的正能量。曾令森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近10年来潜心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淡色花岗岩和局部熔融动力学,积累了大量第一性资料,取得许多创新性成果。

6.中央造山带与南北板块汇聚研究成果

中央造山带新一轮的地调计划项目由张泽明和张建新研究员负责,工作项目的负责人为张泽明、张建新、许志琴、吴才来、孟繁聪、闫臻。发现南秦岭基底与盖层之间存在大范围分布的多层次大型韧性剪切带和南秦岭武当群中广泛存在中新元古代的岩浆作用。建立大别-苏鲁榴辉岩围岩变质演化P-T-t轨迹,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发现晚三叠纪(219~215Ma)和晚侏罗纪(156~151Ma)两期深熔作用的确凿证据,进一步明确苏鲁高压—超高压地体分片穿时俯冲-折返的动力学模式。建立了中央造山带西段早古生代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年代格架,明确了祁连经历了早古生代与增生和碰撞造山作用有关的多阶段变质作用(图30,图31)。

图30 苏鲁造山带地幔橄榄岩变质作用P-T轨迹

图31 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壳-幔相互作用模式图

初步确定北祁连造山带的志留纪复理石沉积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其南部的祁连地块及早古生代弧岩浆活动。

7.青藏高原东缘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及龙门山构造重建

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和横穿龙门山的地震反射剖面的资料揭示了龙门山的深部结构是由一系列低角度逆冲-滑脱构造岩片组成,证明龙门山无根,汶川地震断裂是一条NW陡倾的挤压转换带,它切穿和改造了在浅部的中生代叠覆逆冲岩席,并汇入18km深的滑脱带中。在中生代薄皮褶皱-逆冲带之下的薄皮断坡-滑脱构造的发育,可以较好地解释龙门山新生代的隆升。与“下地壳隧道流”观点相悖,以及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滑脱构造是主导龙门山以及邻区深部结构和地表构造体系的关键,证明地壳水平缩短是龙门山隆升的主要机制,不同意青藏高原东缘的下地壳隧道流论点。

8.地壳-上地幔深部探测实验

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圈地球物理探测团队在高锐研究员的领导下,截至2013年8月,在Sinoprobe-02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资源行业基金项目、地质大调查项目等资助下,通过国际国内合作,完成6450km深地震反射探测与处理剖面,工作量超过我国前50年总和,使我国深地震反射剖面工作程度翻了一番还多,总量超过1万km,步入世界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的大国行列,同时完成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剖面3100km。在青藏高原羌塘腹地、青藏东北缘和东南沿海、华北北缘完成宽频地震观测2500km。横过中国东北大地完成大地电磁探测剖面1500km。

9.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体系研发和应用  

同位素技术是示踪物质来源和演化的重要手段。朱祥坤团队围绕同位素示踪体系构筑和完善了这一主题,建立了钛、钼、镁、铁等同位素的高精度测量方法。首次在国内建立了钛同位素的高精度测定方法,包括地质样品中钛的化学纯化方法、钛同位素的质谱测定方法;首次在国内建立了钼同位素的高精度测定方法,建立了地质样品中钼的化学纯化方法、钼同位素的质谱测定方法,并完善了其他相关同位素测试技术。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温人俛就(2022-06-26 16:39:43)回复取消回复

    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3、清华大学科研项目是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也是引领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科技计

  • 可难好怪(2022-06-26 13:02:20)回复取消回复

    造山作用有关的多阶段变质作用(图30,图31)。图30 苏鲁造山带地幔橄榄岩变质作用P-T轨迹图31 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壳-幔相互作用模式图初步确定北祁连造山带的志留纪复理石沉积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其南部的祁连地块及早古生代弧岩浆活动。7.青藏高原东缘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及龙门山构造重建汶

  • 孤央邶谌(2022-06-26 13:38:58)回复取消回复

    岩变质作用P-T轨迹图31 苏鲁超高压造山带壳-幔相互作用模式图初步确定北祁连造山带的志留纪复理石沉积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其南部的祁连地块及早古生代弧岩浆活动。7.青藏高原东缘汶川地震科学钻探及龙门山构造重建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