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门话题 > 正文

热门话题

郑和利用那颗恒星导航(郑和下西洋恒星)

hacker2022-06-30 06:55:32热门话题114
本文目录一览:1、郑和用什么方法测定方位和航行的位置?2、

本文目录一览:

郑和用什么方法测定方位和航行的位置?

郑和下西洋是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之所以能够7次远航,依靠的是先进的天文航海技术和地文航海技术,以及内容准确、详尽的《郑和航海图》。

在天文航海技术方面,我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

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在地文航海技术方面,郑和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

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做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郑和下西洋船的船队靠什么来导航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上万人的船队远航,与大海波涛、明岛暗礁及变化万千的恶劣气候搏斗,必须准确地测定船舶的地理位置、航向和海深等。那么,这样大的船队航行,靠什么来导航呢?这就是古代的天文定位技术。我国古代很早就将天文定位技术应用在航海中。东晋僧人法显在访问印度乘船回国时曾记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到了元、明时期天文定位技术有很大发展。当时采用观测恒星高度来确定地理纬度的方法,叫做“牵星术”,所用的测量工具,叫做牵星板。根据牵星板测定的垂向高度和牵绳的长度,即可换算出北极星高度角,它近似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郑和率领的船队在航行中就是采用“往返牵星为记”来导航的。在航行中,他们还绘制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我国的航海图虽然宋代就已应用,但多只是以近海为主,不能满足大船队的远航需要。郑和与他的助手王景弘依据多次航行所得的海域和陆地知识,制成了远航图册,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蕃国”,后人称之为“郑和航海图”。该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达非洲东岸的图作蒙巴萨。全图包括亚非两洲,地名50O 多个,其中我国地名占200多个,其余皆为亚洲诸国地名。所有图幅都采用“写景”画法表示海岛,形象生动,直观易读。在许多关键的地方还标注“牵星”数据,有的还注有一地到另一地的“更”数,以“更”来计量航海距离等。可以说,郑和航海图是我国古代地图史上真正的航海图~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的肯尼亚,他是靠什么来导航的?

这就要提到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

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同周边的朝鲜和日本就有海上往来。

隋唐五代时,中国频繁地与阿拉伯各国进行海上贸易。到了宋代,我国海船经常往返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线上。海上贸易的迅猛发展,与指南针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世界上最早利用指南针进行海上导航的是11—12世纪北宋时期的海船,北宋之前,海上航行的人们只能靠日月星辰来确定方位,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就一筹莫展。航海技术引入了指南针之后,人们就能够克服天气的不利影响,使航行更加安全便利。指南针经过不断改进,发展成为精密的罗盘,在郑和下西洋时充当了可靠的导航工具。

古代人十分重视对磁针导航的研究。

据说郑和下西洋时,船队带着48只罗盘,但这些罗盘的指针所指的并不是地球的正南正北方向,必须通过专业人员精确的计算予以校正,才能找出正确的航向。

这得益于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发现的磁偏角现象。沈括在做实验时,发现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方,而是经常微微偏向东方。这个无意间的发现,可以说是自指南针发明以来人们地理知识上的重大进步。有关磁偏角的知识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对保障航行安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结:

罗盘针路是古代航海家的另一个重要贡献。船行到一个地方,就记下罗盘针上的相应针位,把一路上的针位连起来,整个航行的方向和路线就清清楚楚地标示出来了。元代的《海道经》和《大元海运记》里都有关于罗盘针路的记载。郑和的巨舰从江苏刘家港出发,直到苏门答腊北端,沿途航线就都标有罗盘针路。有罗盘的引导,郑和才得以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时,船队是如何进行导航的?

郑和下西洋算下来一共带领着2000多只船队,有好几万人去坐船完成这个艰巨的使命,在当时,航海过程中肯定是没有GPS定位,能在广袤无垠的大海上辨别方位可是难上加难。可是我们的古人真的是太有智慧了,通过指南针、打旗语、观天气等方法就能分辨东南西北。

首先是指南针,这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先祖就用磁石做成了“司南”来辨别南方。宋朝初年有了指南鱼,此后又发明了指南针,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航海事业。北宋时期,往来于南海、印度洋等地的大量船只也都装备了指南针,这样可极为便利地进行航行。阿拉伯人在乘做中国船只时,也学会了指南针的制造技术和使用,并把它传播到欧洲。指南针的广泛传播,对整个世界的航海事业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看来指南针真的是在郑和下西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其次是打旗语、用铜罗和灯笼的方式联系彼此的船只。当时郑和每回下西洋带着几百艘船只航行在水道上,这么一支庞大的船队如何井然有序的航行呢?据说船队有规定,白天人用旗语,晚上人用灯笼的方式来联系彼此船只,铜罗就是白天晚上都可以用的工具啦。

最后是看天气来辨别方向。这个我们都知道,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北斗星就是最好的方位辨识,古代人们早早就知道了这种方法,在航海上这种方法更是非常好用,也正是因为古代人民的智慧才会让我们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更加精彩。

明朝下西洋的郑和,什么才是航海中断的根本原因?

看世界航海简史和中国航海简史,分析明朝郑和航海中断原因,儒家思想华夷观影响很大,与西欧航海目的完全不同

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自航海大发现以来,那些西方强国都是重视利用海洋的国家,例如,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之后,使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繁荣了200余年;英国自16世纪开始大力发展海洋事业后,依靠海上武力,成为世界日不落国家。彼得大帝夺得出海口后,将俄罗斯领上了崛起之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是注重发展海上力量后开始崛起为世界强国的。

我国尽管是传统的陆权型国家,但也是典型的滨海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强国之一,海洋的优势地位在数千年时间里都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过历史上同时期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最庞大的传播、最强大的海军,也曾拥有过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却在世界大航海时代落伍了,最终导致近百年的屈辱与落后。

世界航海简史

由于受认知条件的制约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世界文明都孕育和诞生于大河流域,例如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直到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规模的海上活动才从地中海沿岸发展起来。

地中海是一个地处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里气候适宜、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是公认的海上文明摇篮,这里众多的岛屿,西西里岛、科西嘉岛、撒丁岛等岛屿将地中海分成第勒尼安海、伊奥尼亚海、利古里亚海、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等若干个小海,其中爱琴海早在6000年前就有海上往来。

地中海孕育着海洋文明

地中海孕育了众多的航海业发达国家,有克里特、腓尼基、迈锡尼、古希腊、古罗马以及大航海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等等,其中克里特是世界历史上海洋国家最早代表,迈锡尼继承了克里特的贸易网,建立了世界上首只有组织的海上舰队雏形。

与克里特文明同期的腓尼基,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造船业、航海业和商业,其船队成功地突破了地中海“内海”限制,成功进行了绕非洲航线。

地中海古代海洋活动的高峰期是古希腊时期和古罗马时期,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具有强大的海军力量,组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撒拉米斯海战。古罗马帝国更是地中海地区的海陆强国,地中海成了古罗马帝国的内陆湖,其霸主地位一直持续到公元六世纪。

欧洲海洋大探险

毫无疑问,欧洲大航海活动的开创者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热衷于冒险,并都有王室支持,都希望通过海上力量成为欧洲强国,葡萄牙率先跨海攻占了北非部分地区,曼努埃尔国王登基后,达·伽马则成功开辟西欧直通印度的航线,到了1500年,曼努埃尔国王组织的远征队发现了南美洲的巴西海岸。

葡萄牙人在航海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甜头,西班牙人也不示弱,当哥伦布抵达北美加勒比群岛后,马上被西班牙国王任命为国家海军司令,给予远洋航海以国家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支持。

海上马车夫与日不落帝国

当葡萄牙、西班牙成为先后成为海洋霸主后,荷兰、英国也后来居上,在航海业和造船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迅速成为海上强国。

我们先来了解下荷兰,十六世纪末期,荷兰商船东行能直达印度和爪哇岛,向西能远航至南非,1622年,在北美洲东海岸建立了阿姆斯特丹城,也就是在这一年达到了中国宝岛台湾,之后又到达大西洋的新西兰,这一时期的荷兰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十七世纪的荷兰,拥有近万艘商船,造船业高居世界首位,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在世界航海历史上,如果是十五、十六世纪是葡萄牙、西班牙的天下,那么十七世纪就是荷兰和英格兰的天下。相对于以上三个国家来说,英格兰是不折不扣的海上国家,英国地处于欧洲大陆之外,由三大岛屿构成的国家,四面都被海包围,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

英格兰是后起之秀,前人的海上航路成果为英格兰航海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他们不再为了开辟新航路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直接进行海上掠夺和殖民统治,成为领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对比世界的航海历史,那么中国的航海历史是怎样的呢?

中国航海简史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大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是一个陆地和海洋都兼备的滨海国家。我国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能以竹筏、木舟漂浮在海洋上进行航线,开启海上航行路程。夏、商、周时期,我国先人就已经掌握了木帆船制造、驾驶技术,人们可以进行近海沿岸航行,到达今天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南越等地,这是航海史的起步阶段。

春秋时期掌握天文导航技术

春秋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提高,铁具的出现,进而提升了造船技术,此外,人们通过掌握一定定天文气候、海洋气象等知识,使得近距离的航海技术成为可能。例如,战国时期,人们通过掌握二十八星宿和恒星的运动规律,利用夜空中的北极星为航海导航,使得大规模海上行动成为可能,这时就已经出现了海上运输、越海航行、海外贸易等航海事业。春秋时期的吴齐战之战,可以看成是我国历史上海战鼻祖,楚国还是一个拥有平底帆船的海军大国。

秦汉时期航海事业的一个高峰

秦汉时期,天文导航技术、地文导航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航海事业迈入发展期,典型的代表是,秦始皇派徐福远航东渡日本。汉代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我国古代海上活动又迎来了一个高峰。

在汉代,张骞开辟的陆路丝绸之路,由于陆路漫长、穿越国家众多,运输能力实在有限,将沿海地区纳入版图后,汉朝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路线,开辟了东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经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到印度,进而转播到欧洲的海上航线,开辟了东西方海上航行的交通线。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发,人民流离失所,航海活动发展势头有所减弱,但军事航洋行动并未因此下沉,东南沿海地区各政权利用临海优越地理条件,加强海内外交往,例如,东吴孙权曾派大将卫温率领上万军队近海航行抵达今天的台湾(夷洲),聂友则率领三万将士抵达今天的海南岛(儋耳)。南北朝时,开通了广州直达阿拉伯海、波斯湾远洋航行,打通了与东亚、西亚的贸易通道。

隋唐时期掌握季风航海技术、水密舱壁等技术

隋唐时,我国航海事业进入成熟期,在天文地理、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隋唐造船水平先进、船体大、稳定性好、载重量高,造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此外,隋唐人还掌握了季风航海技术,水密舱壁等技术,这在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隋炀帝远征高丽有水军阵营越海作战;唐朝时期,特别是河西走廊由于吐蕃扰乱日趋衰落后,海上丝绸之路更为发达,唐朝开辟了从广州经南海,远达波斯湾、红海,到东非沿岸直到欧洲的世界上最长远洋路线。(广州贸易史)到了五代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取代陆路丝绸之路。

宋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技术

到了宋代,各种革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航海进入鼎盛期。宋代不仅海外贸易发达,其造船业和航运业也达到了历史新高度,特别是指南针在海上导航的广泛应用,帆船制造技术的发达,航海图制订得更为详尽,这些都为后来的郑和进行大规模的航海奠定了基础。

有宋一代,泉州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世界第一大港,到了元代,受漕粮运输,海上贸易、海外扩张的影响,航海事业十分发达,泉州独占鳌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明朝航海事业达到世界巅峰

中华文明一直是以农耕文明自居,海洋文化只是从属地位,古代海洋活动却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是我国古代海洋事业的巅峰。

郑和宝船分析

《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舰队总共进行七次远航,每次远航的具体船只和人数各不相同,但每次至少有60余艘主船,百余艘各式海船,载有将近3万多名将士,从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的28年时间里,郑和舰队造访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每次出行,船队规模巨大,李约瑟认为,明朝时期郑和宝船比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的船体要大得多,造船技术也要先进得多。郑和的船是福船,船体肥胖、尖底,房船体采用“蜂窝”结构,在同等材料情况下能够造出刚度最大的设备,这样的船适合于远洋航行。

《瀛涯胜览》中记载郑和宝船“宝船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最大的郑和宝船,有上层建筑4层,9桅12帆,外观样式豪华精美,并且郑和船队导航技术先进,用罗经指示航向,计算航程用的是更数单位,整个船队组织有序,船队成员专业分工明确,宝船造船技术先进等一系列因素,造就了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也是航行最远的船队。

郑和七次航线路线都是从东海出发,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沿岸,最远道德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航程等于绕了近半个地球,舰队规模之大、航线之长、舰船之大、航海技术水平之高均创造了我国古代航海史的巅峰,也是同时世界航海史上的最高水平。

在郑和的传播下,明朝初期的声威和华夏文明的传播都到了历史最广泛的范围,彰显明王朝的力量和气派,虽然郑和远航没有像后来西欧国家那样获得丰厚的财富和庞大的海外领土,也没有为国家未来发展储备足够之本,但郑和的政治宣威原因超过经济获利。

讨论

郑和航海中断原因,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与西方航海目的完全不同,欧洲人航海主要有三大目的,军事掠夺建立殖民地,发展对外海外贸易,宗教传播等目的。

葡萄牙在探寻东方航线时,就在非洲海岸建立了很多殖民地据点,并且逐步渗透整个非洲大陆,他们在那里贩卖奴隶,掠夺黄金;达·伽马抵达印度之后,以果阿为中心,占领了印度洋沿岸众多据点,并且穿越马六甲海峡,控制了整个印度洋。这是郑和船队能做但是没有做的事情。

西班牙和葡萄牙占领美洲后,掠夺大批金银珠宝,迅速建立起了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又通过新航路换取东方的物产,造成西欧“价格革命”最终促使欧洲之本主义形成,最终成为世界文明中心。

反观郑和舰队却秉承着“以和为贵”的外交原则,“薄来厚往”的贸易赐贡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扬我大明国威,欲耀兵异域,招徕外邦来朝,构建朝贡新秩序,确保大明边境安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为得位不正的明成祖朱棣洗地。

但郑和的大规模远航其经费完全是明朝廷买单,耗费了巨大的财力,他每到一处就授玺封王爵,赏赐金银绸缎;明王朝对来朝贡的海外国家都采取“薄来厚往”的贡赐形式,并且免征货物进口税,以优厚的价格收买海外商品,这些都是明帝国沉重的负担。

儒家“华夷观”对我国封建王朝历代统治者的思想都有一个深度的、惯性的、固有的制约,统治者认为四周国家文化发展水平比中国低,有必要通过传统道德礼仪去改造这些蛮夷之国,并没有想通过武力来解决,更没有想到要侵占或者殖民这些国家,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中“和”的思想典型体现。

此外,还有官营航海与民间航海的矛盾,开海和禁海的矛盾,海权实践和海权观念的矛盾,政治外交目的和经济的不可持续矛盾,使得郑和航海戈然而止。郑和之后,五百年间,中国再无有世界性影响的远洋航海活动。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371年,原姓马,名和,小字三保。12岁时被抓入宫中给燕王朱棣当侍童。朱棣当皇帝后,被升为内宫监太监,并赐姓郑,又称“三保太监”。

朱棣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扩大其政治影响,恢复了元代中断的海上交通。郑和懂阿拉伯语,受到朱棣的重用,派他率船队七出西洋。那时所谓西洋,是泛指我国南海以西的广大地域,包括印度洋及沿海地区在内。郑和多次统率水手、军卒、医官、买办等约两万人,分乘宝船百余艘,浩浩荡荡,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三艘载重不到百吨的船,规模大得多。从1405年到1433年,七次航行前后用了28年时间,历经37个国家。郑和是我国第一个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的人,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71年葡萄牙人达迦马沿非洲南岸绕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要早半个世纪以上。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上万人的船队远航,与大海波涛、明岛暗礁及变化万千的恶劣气候搏斗,必须准确地测定船舶的地理位置、航向和海深等。那么,这样大的船队航行,靠什么来导航呢?这就是古代的天文定位技术。我国古代很早就将天文定位技术应用在航海中。东晋僧人法显在访问印度乘船回国时曾记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到了元、明时期天文定位技术有很大发展。当时采用观测恒星高度来确定地理纬度的方法,叫做“牵星术”,所用的测量工具,叫做牵星板。根据牵星板测定的垂向高度和牵绳的长度,即可换算出北极星高度角,它近似等于该地的地理纬度。郑和率领的船队在航行中就是采用“往返牵星为记”来导航的。在航行中,他们还绘制了著名的《郑和航海图》。我国的航海图虽然宋代就已应用,但多只是以近海为主,不能满足大船队的远航需要。郑和与他的助手王景弘依据多次航行所得的海域和陆地知识,制成了远航图册,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蕃国”,后人称之为“郑和航海图”。该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达非洲东岸的图作蒙巴萨。全图包括亚非两洲,地名50O 多个,其中我国地名占200多个,其余皆为亚洲诸国地名。所有图幅都采用“写景”画法表示海岛,形象生动,直观易读。在许多关键的地方还标注“牵星”数据,有的还注有一地到另一地的“更”数,以“更”来计量航海距离等。可以说,郑和航海图是我国古代地图史上真正的航海图。

世界航海图形成于何时,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据研究,早在古文化时期,生活在岛屿上和海岸边的人们为了采集海藻、鱼类和贝类作为食物,就利用简陋的舟船航行于海上,出现了原始的海图。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又出现了许多表示海陆分布的地图。但真正从地图中分离出来,专用于航海的航海图,出现较晚,形成于中世纪。13世纪,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传入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业已比较发达。航海经验和资料的积累,以及航海业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出现了著名的“波托兰海图”。这种海图上以表示海洋为主,海岸也表示得很详细,海域表示岛、礁、滩等地貌,还突出表示航海用的罗盘方位线。

航海图发展较快的第二个阶段是在地理大发现时期。航海探险使海洋的轮廓、岛屿分布逐渐明晰,16世纪初,航海图上开始用水深注记显示海底地貌,海域内容越来越丰富,形成了现代航海图的雏型。

1569年,墨卡托编成世界地图,首次使用了墨卡托投影,奠定了现代航海图的数学基础 。

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是现代航海图的快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列强为寻找原料产地和市场,大肆推行殖民政策,航海业空前发展,欧洲各国相继成立了海道测量机构,纷纷测绘世界范围的航海图。航海图内容越来越详细,直至1921年国际海道测量局成立,标志着航海图测绘进入到现代化阶段。

我国航海图有哪几个发展阶段

我国自古海上运输就很发达。宋代已有简略的海图,如《海外诸域图》、《海外诸蕃地理图》,是我国历史上记载较早的海图。

明代是我国航海图测制的兴盛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古航海图就是明代的《海道指南图》另外还有“山屿岛礁图”和《海运图》。据考证,《海运图》是用于当时经济发达的南方运粮到政治中心的北方。最著名的是《郑和航海图》,它是根据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积累的经验和资料编制而成的。但这些图大多内容简略,无数学基础。

鸦片战争后,我国门户洞开,帝国主义列强在我国海区测量,英国编制的航海图公开出售。

20世纪20年代我国成立了海道测量局,逐步取消了外国人的海图销售权,开展了航海图的测绘工作,但进展很慢,从1922~1949年的27年间,仅出版航海图100余幅。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了海道测量局。从此,航海图测绘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到1957年,测图125幅。1958年开始进行全国海区航海图的测绘工作,到1966年,测深78万公里,编制出航海图900余幅。“文化大革命”中,航海图测绘的速度和质量都有所下降,但1978年后,在测绘科研、人才培养、测量船和测绘仪器建设等方面发展很快,测绘技术、航海图品种和质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航海图的测绘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柔侣原野(2022-06-30 13:51:54)回复取消回复

    英国也后来居上,在航海业和造船业高速发展的带动下,迅速成为海上强国。我们先来了解下荷兰,十六世纪末期,荷兰商船东行能直达印度和爪哇岛,向西能远航至南非,1622年,在北美洲东海岸建立了阿姆斯特丹城,也就是在这一年达到了中国宝岛台湾,之后又到达大西洋的新西兰,这一时期的荷兰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十

  • 美咩七凉(2022-06-30 16:35:41)回复取消回复

    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发,人民流离失所,航海活动发展势头有所减弱,但军事航洋行动并未因此下沉,东南沿海地区各政权利用临海优越地理条件,加强海内外交往,例如,东吴孙权曾派大将卫温率领上万军队近海航行抵达今天的台湾(夷洲),聂友则率领三万将士抵达今天的海南岛(儋耳)。南北朝时,开通了广州直达阿拉伯海、波

  • 南殷歆笙(2022-06-30 16:39:10)回复取消回复

    大力开拓海上贸易路线,开辟了东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经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到印度,进而转播到欧洲的海上航线,开辟了东西方海上航行的交通线。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发,人民流离失所,航海活动发展势头

  • 柔侣矫纵(2022-06-30 15:27:18)回复取消回复

    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做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郑和下西洋船的船队靠什么来导航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上万人的船队远航,与大海波涛、明岛暗礁及变化万千的恶劣气候搏斗,必须准确地测定船舶的地理位置、航向和海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