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资讯 > 正文

头条资讯

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故事(北斗导航背景故事)

hacker2022-06-29 17:04:26头条资讯89
本文目录一览:1、北斗心脏导航系统精度超准,这背后有什么故事?2、

本文目录一览:

北斗心脏导航系统精度超准,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北斗卫星的“心脏”指的是铷原子钟,北斗卫星定位、测速的精度都取决于它。现如今,北斗心脏导航系统精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每三百万年差1秒,这辉煌成果的背后有多少艰辛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已经开始对铷原子钟的研究,但那个时候只是理论上的研究。要想从无到有,这个得付出多大的才行啊。那时候“建设中国人自已导航系统”的目标刚刚出现,北斗的研制团队就马上意识到北斗卫星的“心脏”必须是中国自已人完成。面对简陋的条件,外国技术的封锁,研发团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夜以继日的研究,终于在2006年,我国第一台星载铷钟产品搭载验证取得圆满成功。但是,属于他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研发团队来不及庆祝,就马上投入到了北斗二号首发星的研制任务中。由于卫星导航的频率资源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如果我们不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发射卫星,那么根据国际电联规定,我们的申请频率资源就会作废。那时留给研发团队的时间只有8个月了,这是个非常紧张的时间。为了完成这个阶段任务,北斗研发团队人员废寝忘食地工作,吃住都在实验室,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干活。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北斗二号首发星的研制圆满完成。

 

北斗二号首发星的成功,标志着铷原子钟国产化的开始。在2012年之后发射的北斗卫星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发射模式,国产化铷钟正式全面取代进口铷钟,精度达到了惊人的每三百万年差一秒。

北斗心脏导航系统的研发从无到有,从艰难追赶到超越,这是一代代科学家、航天人付出无数个日夜奋斗出来的,最终让中国的北斗变成了世界的北斗。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什么时候开始建设的

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 ,1994年开始建设的。

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3]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扩展资料

北斗系统特点

1、北斗系统空间段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低纬度地区性能特点更为明显。

2、北斗系统提供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能够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

3、北斗系统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走过路了30多年的艰辛历程。如果以“不经历风雨哪?

北斗已经足够是我国航天近些年的超级成就了,在2018年更是实现了1年10箭18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速度是惊人的!

2018年11月19日凌晨2点,随着长征三号乙火箭和远征一号上面级组合顺利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42、43颗卫星进入组网阶段。这标志着今年10次北斗发射任务圆满结束,其中8次为一箭两星任务,共计布置了18颗卫星进入轨道,且所有发射任务均获成功。

今天的发射标志着今年的北斗建设大潮告一段落(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按照北斗35颗卫星的设计布局,今年无疑是北斗建设史上最核心的一年,也创下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最快纪录。世界四大系统中,美国GPS系统最快纪录为一年6星,苏联/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为一年9星,欧洲伽利略(Galileo)系统为一年6星。

毫不夸张地讲,北斗今年的建设速度是空前的,随着2019年继续布网剩余卫星、且前期卫星陆续度过调试期正式服役,北斗将彻底点亮全球。

北斗卫星具体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970年,中国开始研究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和方案。

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

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我国的授时,信息发送等功能由原先的GPS转变成北斗传输。

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

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

2018年,我国北斗三号组网全部完成。

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简述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步骤步骤?

北斗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未来,除了深化与GPS、GLONASS、GALILEO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及系统间的合作外,还将持续推进系统升级换代,争取在2035年前,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北斗综合导航定位授时体系,更好地服务中国、服务世界。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又叫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区域导航服务亚太。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架设“星间链路”,实现全球组网。

2009年,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启动;

2012年,中国完成导航定位卫星第二步的规划,建成亚太地区导航定位,北斗1号完成使命,正式退役;

2015年,两颗全球系统试验卫星首次建立起星间链路,并进行中轨道和高轨道间的星间链路试验,这种异轨道面间的试验是北斗系列的首次;

2017年,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

2018年,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19年,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

2020年,中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建设提供全球定位服务;

2035年,中国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PNT)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

中国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设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

第二步,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第三步,建设北斗三号系统。2009年,启动北斗三号系统建设;2018年年底,完成19颗卫星发射组网,完成基本系统建设,向全球提供服务;计划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颗卫星发射组网,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

扩展资料:

5月21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今年是北斗全球系统的收官之年,最后一颗北斗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计划6月份择机发射。届时,北斗系统部署将圆满完成。

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最复杂的巨型航天系统。杨长风说:“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卫星导航40年的发展路程,特别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建设,用两年时间实现了17颗卫星、17个运载、29颗星的高密度发射组网,而且连战连捷,创造了世界卫星导航的一个奇迹,被称之为中国速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斗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北斗全球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6月发射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蓝殇铃予(2022-06-29 17:38:23)回复取消回复

    建设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北斗二号系统工程建设;2012年年底,完成14颗卫星(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发射组网。北斗二号系统在兼容北斗一号系统技术体制基础上,增加无源定位体制,为亚太地区用户

  • 萌懂鱼芗(2022-06-29 17:29:18)回复取消回复

    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2020年,中国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建设提供全球定位服务;2035年,中国将建成以北斗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