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使用神经手术导航系统(脑外科导航手术系统)
本文目录一览:
- 1、男 47岁 脑干出血 神经受损 在国际上有没有针对1这种病更高端的治疗方法 如果有谁知道或者资料可
- 2、何谓Ommaya,请教教?
- 3、术中核磁 导航精准植入 新一代脑起搏器贴着皮肤就能给主机充电
男 47岁 脑干出血 神经受损 在国际上有没有针对1这种病更高端的治疗方法 如果有谁知道或者资料可
传统治疗方法
多年来临床上对脑干出血均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下:(1)给予呼吸道支持,给予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加强气道管理;(2)行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内压;(2)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部分患者联合应用白蛋白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3)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如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对症处理;(4)给予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和对症等治疗;(5)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饮食,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6)出现癫痫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对症治疗。
定向穿刺治疗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干出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需要有特殊的器械和设备,且该技术手术时经路长,即经额或额后顶-侧脑室、丘脑前外侧苍白球区-中脑-脑桥,该入路还有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副损伤,而且存在清除血肿不彻底及止血困难等问题。Backlund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一例脑干血肿,取得了较好结果。其优点是手术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定位精确、操作简单、损伤小,但是对于没有完全液化的血肿很难清除。国内有少量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报道。
显微手术治疗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开颅手术治疗,传统的开颅手术因手术器械和技术的限制,手术副损伤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常常造成颅神经、脑干核团和纤维束的损伤,致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于现在,开颅手术被认为对治疗脑干出血无益。大多数作者的报道中,手术死亡率都较高,Fewel和Manno等人报道手术死亡率为40-65%。而也有取得成功的零星案例。在严格选择病例基础上,1982年,O'Laoire等人报道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991年,Colak等人报道了3例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这些患者均完全或者近全恢复,但是这三例病人均出血量相对较小。自1980年以来,有关脑干出血的研究停滞不前。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学技术的进步,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及术中超声的应用使我们对微小的病变做到精确定位;术中核磁成像使我们对病变的切除程度可以在术中反复验证病变切除情况;而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使用加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显微镜性能的提高。
何谓Ommaya,请教教?
【一】原理
美国OMMAYA囊植入脑修复术,是在MRI、CT等影像可视下操作,影像数据通过手术计划系统在计算机技术水平对颅内特定靶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应用三维坐标体系建立坐标,神经导航系统规划最佳手术路径,以OMMAYA囊为输送导体准确达到特定的神经核团、靶点、病灶内
,再将神经修复因子与营养因子输送到特定的神经核团、靶点、病灶内,使受损脑组织得到有效修复、再生。
通过OMMAYA囊连接管置入侧脑室中,保证OMMAYA囊与脑室通畅,向OMMAYA囊中定期注入神经修复因子与营养因子,进入侧脑室,进而达到修复脑组织,改善脑功能的治疗目的。OMMAYA囊植入技术打破常规颈动脉广泛用药难以穿透血脑屏障的弊端,该OMMAYA囊植入术是直接精准、高浓度、可持续高效的神经因子输送到病灶部位,促使神经因子长期高效的自我修复和唤醒脑神经细胞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二】特点
一、核磁与CT成像可视性操作
主要技术特点是通过高分辨率MRI与CT影像融合,能清晰分辨功能神经核团、病灶范围及周围神经组织结构,精准定位手术靶点。
二、手术计划系统
脑立体定向技术手术的原理是基于三维坐标系统的建立,颅内空间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三维坐标系统所确定。在头颅CT或MRI下确定靶点位置,记录靶点的三维坐标,在脑立体定向技术仪上按照三维坐标的数值穿刺即可准确到达靶点。
三、神经导航系统
手术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在靶点穿刺过程中避开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血管,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四、OMMAYA囊植入,
OMMAYA囊的定向置入:是高精准、高浓度、可持续高效的神经因子输送到病灶部位,促使神经因子长期高效的修复和唤醒脑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打破常规颈动脉广泛用药难以穿透血脑屏障的弊端。
【三】适应症
(1)脑血管后遗症:对广泛性脑组织损伤,脑血管后遗症病人效果显著。
(2)脑萎缩:适用于各种脑萎缩、多系统萎缩等退化性脑病。
(3)脑性瘫痪:适用于各类型脑瘫患者。
(4)帕金森氏病。
目前,昆明南大脑科医院,已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以几近苛刻的行业标准,不断博采众长,与国际接轨,以资深专家团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深受百姓信赖的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医疗机构。该技术在西南地区的应用与推广,让西南地区的医疗水平重新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西南地区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去了康复新希望。
术中核磁 导航精准植入 新一代脑起搏器贴着皮肤就能给主机充电
术中核磁
导航精准植入
新一代脑起搏器贴着皮肤就能给主机充电
医生正在为患者身体内主机充电
重庆日报网讯(通讯员
曾理)昨日,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患上帕金森病11年的退休教师于先生在医生轻轻打开遥控器开关后,他原本僵硬的身体立即变得柔软起来,震颤抖动的四肢也逐渐放松,还向医生展示了写字、拿杯子喝水等动作,也不需要家属搀扶自行走路了。据了解,这也是该院进行的西南地区首例通过经手术中核磁共振结合导航技术,完成的新一代精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据了解,今年52岁的于先生是巴南区某中学语文教师,11年前于老师发现自己双手异常抖动,后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帕金森病,每天只能依靠药物控制。但经过几年的药物治疗,于老师发现服药后控制不了几小时,四肢震颤症状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无法正常书写黑板板书,他也因此提前离开了他热爱的讲台和学生。后来经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能够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他便前往求治。
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刘海鹏教授介绍,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帕金森病症状控制不好的患者,可以采用脑深部刺激(DBS)疗法,使帕金森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并减少用药1/3到1/2。据介绍,“脑深部刺激疗法”是通过植入体内的脑起搏器发放弱电脉冲,刺激脑内控制运动的相关神经核团,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从而有效控制帕金森患者的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对于已经在国内临床上使用已有20年的传统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新桥医院专家在手术中又引入术中核磁共振和术中导航技术,将手术前核磁采集到的大脑病灶数据输入到术中导航系统中,再将手术中开颅后用O臂核磁共振检查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导航设备中,同步进行术前和术中数据比对后,再精准植入脑起搏器电极,让脑电极在最佳的位置工作,以更精准地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脑神经信号的传导,从而使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昨日,记者在于老师开机现场看到,医生手执充电装置可以贴着于老师胸口处主机所在位置的皮肤,在二十分钟内完成无线充电,完成一次充电可满足患者五天使用需求。据介绍,这也是新一代脑起搏器率先将无线充电技术在医疗设备中得以运用,克服了上一代不可充电脑起搏器在主机电量用完后必须手术更换的弊端,也提高了脑起搏器使用期限,相对降低了患者治疗成本。
此外,刘海鹏教授介绍,这新一代技术还能实现脑起搏器患者的远程网络遥控,装有脑起搏器的患者只要处于有WIFI网络的家中,医生在办公室里就能实现远程遥控,根据患者视频中的症状,调节主机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更便捷的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