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导航美国十次网的简单介绍
美国海军的大黄蜂与超级大黄蜂有什么区别?
最直接的鉴别方法,超级大黄蜂的进气口是矩形的,大黄蜂的是半圆形的.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是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为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生产的一种舰载型战斗攻击机。作为战斗机用于取代F-4。作为攻击机用于取代A-4、A-7。该机于1978年11月首次试飞, 1983年1月正式加入现役。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装有F404-GE400涡轮风扇发动机两台,单台推力7260公斤,总推力 14520 公斤。飞机机长 17.07 米,翼展11.43米,翼尖带导弹时为12.31米,机翼折起时为8. 38米,机高4.66米。飞机全重9300公斤,执行战斗任务起飞重量为15740公斤,执行攻击任务起飞重量为 22320 公斤。飞行最大速度 1910公里/小时,M数1.8,海平面飞行速度也可达1170公里/小时,M数1.1,可见低空性能之好。转场最大航程 3706 公里,执行战斗任务时作战半径 740公里,执行攻击任务时作战半径1065公里,实用升限15240米。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装有一门M61-A1 20毫米6管转管航炮,备弹570发。可携带“响尾蛇”空空导弹和“麻雀”空空导弹4枚,或“响尾蛇”空空导弹2枚及其他普通炸弹数枚,还可挂装AGM-88“哈姆”高速反雷达导弹,最大载弹量7710公斤。
F/A-18 (“大黄蜂”) 战斗/攻击机的机载设备也很先进, 机上装有自动着舰系统;ADG-65跟踪雷达和ALR-67雷达预警接收机;ASQ-173激光跟踪相机和AAS--38红外探测仪等。 由于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主要的问题是作战半径相对较小,因此,1984年4月经美国海军同意对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进行改装。改装后的 F/A-18 (“大黄蜂”) 战斗/攻击机机身背部隆起,内装脊背油箱,可装燃油1361公斤,从而使机内燃油增加27%。此外还将1249公升的副油箱更换为1741公升的副油箱,这就有效地提高了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的续航能力。飞机的重量增加以后,公司对机翼的设计也做了相应的改进,增大了后缘襟翼,翼面积比过去增加了2.97平方米,同时发动机的推力也从过去的7260公斤增加到8165公斤。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还有教练型、侦察型和陆地型等一些型号。目前,除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装备 F/A-18 (“大黄蜂”)战斗/攻击机外,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空军装备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F/A—18E/F"超级大黄蜂"
F/A—18E/F的总体布局没有明显地改变,但整个机体比C/D型加大了25%。这其中包括前机身加长0.86米,机翼根展增加1.31米,翼根厚度增2.5厘米;翼根前线边条面积增大34%,机翼上的各操纵面积相应加大,整个机翼投影面积增加9.29平方米,水平尾翼也加大了。E/F装两台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供的F414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外挂载荷,两侧翼下各增加一个外挂点,可挂520千克载荷,使挂点总数增至11个。E/F完全采用电传操纵。改进后的F/A—18E/F型飞机空重13608公斤,最大起飞重量28803.6公斤。飞机发动机的推力达到9979.2公斤级。
美国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有哪些优点?
F/A-18E/F“超级大黄蜂”的系统使用光电和红外传感器,允许F/A-18F在斜向距离83KM的距离上搜集图像,并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地面。该吊舱还可以接受APG73雷达的合成孔径数据。
经过各方面的改进,F/A-18E/F的作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改进后的飞机机动性基本保持不变,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过载从9G降低到7G,可能会降低瞬间盘旋能力,但是只要保持足够的敏捷性,配合上头盔显示器和大离轴发射的AIM9X导弹,近距空战性能不会受到影响现在。
现在的空战中超视距空战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F/A-18E/F具有先进的雷达和电子战系统,优良的人机工程,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配合AIM120导弹,超视距作战能力在第三代战斗机中应该是比较强的。如果换装主动相控阵雷达,这一能力还会进一步增强。它在执行攻击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携带AIM120导弹,遇到空中威胁时可以依靠超视距攻击来自卫。
F/A-18E/F所装备的APG73雷达具有良好的对地探测功能。配合雷达高度表、GPS导航系统和数字化地图,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远距离发射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以降低作战的危险性。它所装备的ATFLIR先进前视红外吊舱使飞机可以在夜间超低空突防。
F/A-18G咆哮者是超级大黄蜂的一个新变体,用于执行护卫和干扰工作。1997年
军工板块,农业板块和医药板块龙头股有哪些?
各板块龙头股大全 (1).指标股: 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石化、中国银行、中国神华、 招商银行、中国铝业、中国远洋、宝钢股份、中国国航、大秦铁路、 中国联通、长江电力 (2).金融、证券、保险: 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A、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中信证券、宏源证券、陕国投A、建设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平安、 中国人寿 (3).地产: 万科A、金地集团、招商地产、保利地产、泛海建设、华侨城A、 金融街、中华企业 (4).航空: 中国国航、 南方航空、上海航空 (5).钢铁: 宝钢股份、武钢股份、鞍钢股份 (6).煤炭: 中国神华、兰花科创、开滦股份、兖州煤业、潞安环能、恒源煤电、 国阳新能、西山煤电、大同煤业 (7).重工机械: 江南重工、 中国船舶、三一重工、安徽合力、中联重科、晋西车轴、柳工、 振华港机、广船国际、山推股份、太原重工 (8).电力能源: 长江电力、华能国际、国电电力、漳泽电力、大唐发电、国投电力 (9).汽车: 长安汽车、中国重汽、一汽夏利、一汽轿车、上海汽车、江铃汽车 (10).有色金属: 中国铝业 、山东黄金、中金黄金、驰宏锌锗 、宝钛股份、宏达股份、厦门钨业、吉恩镍业、包头铝业、 中金岭南、云南铜业、江西铜业、株冶火炬 (11).石油化工: 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中海油服、海油工程、金发科技、上海石化 (12).农林牧渔: 北大荒、通威股份、中牧股份、新希望、中粮屯河、丰乐种业、 新赛股份、敦煌种业、新农开发、冠农股份、登海种业 (13).环保: 龙净环保、菲达环保 (14).航天军工: 中国卫星、火箭股份、西飞国际、航天信息、 航天通信、哈飞股份、成发科技、洪都航空 (15).港口运输: 中国远洋、中海海盛、中远航运、上港集团、中集集团 (16).新能源: 天威保变、丰原生化 (17).中小板: 苏宁电器、思源电器、丽江旅游、华星化工、科华生物、大族激光、 中捷股份、华帝股份、苏泊尔、七匹狼、航天电器、华邦制药 (18).电力设备: 东方电机、东方锅炉、特变电工、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华光股份、 湘电股份 (19).科技类: 歌华有线、东方明珠、综艺股份、中信国安、方正科技、清华同方 (20).高速类: 赣粤高速、山东高速、福建高速、中原高速、粤高速、宁沪高速、 皖通高速 (21).机场类: 深圳机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22).建筑用品: 中国玻纤、长江精工、海螺型材 (23).水务: 首创股份、南海发展、原水股份 (24).仓储物流运输: 中化国际、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储股份 (25).水泥: 海螺水泥、华新水泥、冀东水泥 (26).电子类: 晶源电子、生益科技、法拉电子、华微电子、彩虹股份、广电电子、 深天马A、东信和平 (27).软件: 用友软件、东软股份、恒生电子、中国软件、金证股份、宝信软件 (28).超市: 大商股份、华联综超、友谊股份、上海家化、武汉中百、北京城乡、 大连友谊、新华传媒 (29).零售: 王府井、广州友谊、新华百货、重庆百货、银座股份、益民百货、 中兴商业、东百集团、百联股份、武汉中商、西单商场、上海九百 (30).材料: 星新材料、中材国际 (31).酒店旅游: 华天酒店、黄山旅游、峨眉山、丽江旅游、锦江股份、桂林旅游、 北京旅游、西安旅游、中青旅游、首旅股份 (32).奥运: 北京城建、中体产业 (33).酒类: 贵州茅台、五粮液、张裕A、古越龙山、水井坊、泸州老窖 (34).造纸: 岳阳纸业、华泰股份、晨鸣纸业 (35).啤酒: 青岛啤酒、燕京啤酒 (36).家电: 佛山照明、青岛海尔、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格力电器、美的电器、 苏泊尔 (37).特种化工: 烟台万华、金发科技、三爱富、华鲁恒升 (38).化肥: 盐湖钾肥、华鲁恒升、沙隆达A、柳化股份、湖北宜化、昌九生化、 沧州大化、鲁西化工、沈阳化工 (39).3G: 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中国联通、亿阳信通、高鸿股份 (40).食品加工: 双汇发展、华冠科技、伊利、第一食品、承德露露、安琪酵母、 恒顺醋业、上海梅林、维维股份、赣南果业、南宁糖业 (41).中药: 马应龙、吉林敖东、片仔癀、同仁堂、天士力、云南白药、 千金药业、江中药业、康缘药业、康恩贝、东阿阿胶、九芝堂、 中汇医药 (42).服装: 雅格尔、伟星股份、七匹狼、豫园商城 (43).通信光缆类: 长江通信、浙大网新、特发信息、中创信测、东方通信、夏新电子、 波导股份、中电广通 (44).建筑与工程: 宝新能源、中材国际、上海建工、中工国际、浦东建设、中色股份、 空港股份、安徽水利、隧道股份、腾达建设、新疆城建、路桥建设、 中铁二局 (45).玻璃: 福耀玻璃、南玻A、山东药玻 (46).股指期货: 厦门国贸、弘业股份、美尔雅 (47).其他: 建发股份、鲁泰A、珠海中富、紫江企业 参考资料: http://www.10jqka.com.cn/ modules.php?name=blogmod= articleuname=fzgfxaid=479074
麻烦采纳,谢谢!
库尔斯克号海难是怎么回事?
1956年,美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下水。从那时起到现在,美、俄、英、法等国共建造和发展核潜艇五百余艘。之后,核潜艇事故便频频发生。其中,已知核潜艇沉没的恶性事故就达十七起之多,并造成六百多名艇员丧生。据统计,前苏联海军核潜艇沉没十三艘,占百分之七十五,死亡艇员达五百多人。六十年代以前,美国海军也曾发生过三次沉艇事故,但七十年代后,随着核潜艇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加强艇员的严格训练和管理,使潜艇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近三十年来没有发生过此类恶性事故。然而,在1970年之后的30年中,世界沉没的十艘核潜艇全部被前苏联和俄罗斯囊括,其核潜艇事故如此之多,令人胆寒。仅1992年俄罗斯建国以来,就发生了七次核潜艇事故。是什么原因导致苏俄如此频繁的海难事故呢?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苏联核潜艇数量曾一度达到二百五十多艘,几乎占世界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事故发生的概率自然会大一些,这是冠冕堂皇的客观原因。但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不可忽视,比如核潜艇质量问题,可靠性、可维性和不沉性标准问题,艇员的训练、管理及组织纪律问题,事故发生后的自救及紧急救援问题等等。
潜艇的下潜与上浮主要是依靠向艇内水柜中灌水和排水来实现的。所以,只要动力系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就可以产生高压气,吹除进入艇内各舱室或水柜中的海水,从而使潜艇上浮到水面。前苏联潜艇曾经多次发生事故,但连人带艇一起沉入海底的恶性事故还很少见。事故发生后通常都是紧急浮出水面,再确定抢修方案。
库尔斯克号为何在事故发生后不紧急上浮,反而紧急下潜并坐沉海底呢?初步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事发突然,完全来不及采取措施。艇内人员可能正在按照预定科目进行正常演练,各舱室之间的水密门没有处于关闭状态,艇首突然发生的大爆炸使艇员们茫然不知所措,全艇顿时乱作一团。这时,在巨大的压力下,汹涌的海水从炸毁的一、二舱突然涌入其他各舱,使艇内进水过多而迅速沉没。二是爆炸后艇内采取了措施,但效果不明显。一、二舱爆炸并灌入海水之后,潜艇首部迅速下沉,在下沉过程中,艇员紧急关闭各舱水密门,结果可能只有尾部两、三个舱室被保护下来。这时核动力系统仍在工作,但由于大部分舱室已经进水,即使是吹除部分舱室的海水也不能上浮,所以艇员紧急关闭了核反应堆,以防止造成核泄露。三是对事故判断错误,处置措施不当。此次演习过程中可能预先设置了潜艇事故及紧急抢救的训练科目,库尔斯克号有可能在事故发生后错误地判断了形势,并继续按照事先规定的训练要求先坐沉海底,再实施自救,结果错过了最初的自救时机,迅速沉没。
潜艇出事主要是火灾、碰撞或触礁等事故,火灾多由艇内故障引起,碰撞多是敌对双方相互跟踪距离过近引起,触礁则是操作不当所致。碰撞是潜艇事故中较为频繁的一种,主要是潜艇与潜艇,或潜艇与水面舰艇及水中漂浮物(如反潜网、渔网、水障、水雷等)相撞。冷战时期,美国和前苏联海军的潜艇经常在公海上进行相互追逐和跟踪,以窃取潜艇水声信号和对方潜艇的技术机密,录取下对方潜艇的水声信号之后,就可以存入数据库,用来分析判断对方的潜艇型号,也可将其输入水雷等水中兵器,在水下自动控制对潜艇发起攻击。1986年10月,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美国一艘核潜艇在执行跟踪任务时就与前苏联核潜艇相撞,导致潜艇破损后上浮。类似的事件很多,基本上两艇相撞后遭受损坏的总是前苏联的潜艇,西方潜艇看来更结实一些。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说,过去三十年来,俄国同外国潜艇相撞的事件共发生了十一次,其中十次是与美国海军潜艇相撞。
潜艇触礁搁浅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1981年10月27日,前苏联海军二千三百五十吨的W级常规潜艇潜入瑞典海上禁区搜集情报,不慎在距基地十五公里处触礁后搁浅。瑞典海军反潜飞机、直升机、潜艇和水面舰艇全面出动,里三层外三层把W级潜艇围了个水泄不通。该艇多次试图逃离,但因损坏严重,结果还是在深水炸弹的轰击下被迫浮出水面。艇长和一名军官在被传讯时坚持罗盘失灵和导航有误造成搁浅。11月6日上午,两艘拖船在瑞典海军六艘舰艇和两架直升机武装押送下,将W级潜艇拖向公海,驱逐出境。俄罗斯在外交上丢了面子,不得不向瑞典政府赔礼道歉,并支付了二十六万美元的救助费。
库尔斯克号潜艇因爆炸而沉入海底的说法看来是没有疑义的,关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潜艇的大爆炸?最可能的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艇内发生严重火灾,高速航行时撞上暗礁,在潜望镜状态航行时撞上吃水很深的商船底部,与潜艇相撞,艇上发生爆炸,撞上二战时期布设的锚雷,遭到鱼雷的攻击或误击等等。在这些原因中,利用排除法可先排除几种可能:由于库尔斯克号处于进行航行管制的军事演习区域,所以与商船相撞的可能性较小;由于普京政府与北约表示缓和姿态,且处于和平时期,所以西方国家使用鱼雷攻击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有锚雷,可能早就被过往船只撞上了,不可能五十多年没有船只经过那一带海域;潜艇爆炸水深在二十米左右,那片海域水深在一百米以上,而暗礁多在浅海一带,所以触礁的可能性也不大。现在,剩下的原因就只有三种可能:火灾、撞艇、武器爆炸。
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最大。无论是先发生火灾后引发爆炸,还是先爆炸后引发火灾,艇内曾经发生过不可挽救的火灾应该是符合逻辑的推论。如果像Y级潜艇那样先发生火灾后引发爆炸,潜艇本来是有足够的时间上浮的,它没有上浮说明最初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爆炸后引发火灾,从而造成二次或三次爆炸,使潜艇彻底破损沉没。
与其他潜艇相撞也是合乎逻辑的推论。首先,在美苏争霸时期,双方潜艇相撞是经常的事,因为都想获取对方潜艇的水声特性。普京执政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海军演习,很难说北约不派潜艇跟踪搜集情报;其次,潜艇为了达到隐身效果,都在外壳上涂敷了厚厚的吸声涂料、消声瓦或隐形橡胶等,从而使对方潜艇发现自己的距离缩短。同时,潜艇的水下航速却大大提高,一般可达三十至四十五节(一节等于一点八五二公里)。本来眼神儿就不好,如果跑的速度过快,在相互跟踪的过程中相撞的概率确实很高,因此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如果真的有潜艇与之相撞的话,究竟谁的潜艇会与库尔斯克在北冰洋进行水下之吻呢?看来只有美国的洛杉矶级和英国的特拉法尔加级核潜艇最有可能,即使是这两种级别的核潜艇,要是以全速与库尔斯克号相撞,理论上讲倒霉的该是自己而不应该是库尔斯克,因为库尔斯克的吨位足足比它们大一倍还要多,而且有闻名遐迩的双壳体结构。不过,也有例外,1970年6月,美国一艘鲟鱼级核潜艇在太平洋上与前苏联K-108号核潜艇相撞,结果美国核潜艇只是潜望镜和天线等部位受到轻微损伤,而K-108的外壳则被撞出一个大洞,连推进器也严重受损。再说,法国的核潜艇太小,北约其他国家又没有核潜艇,常规潜艇与之相撞有点像鸡蛋碰石头,没有用。所以,看来与潜艇相撞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艇内武器爆炸似乎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
艇内武器爆炸主要可能是鱼雷、反潜导弹和水雷引起。奥斯卡级核潜艇I型主要装备二十四枚SS-N-19潜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射程四百六十公里;配有SS-N-15和SS-N-16反潜导弹,备弹三十二枚;设有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五三型鱼雷;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六五型鱼雷,备用鱼雷二十四枚。Ⅱ型配备的主要武器和I型基本相同,只是后续艇可配装二十四枚改进的SS-N-24潜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是对地攻击型,可利用飞机和卫星进行引导,射程远达四千多公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奥斯卡级核潜艇导弹配置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潜艇都不同,人家的导弹都是放在耐压艇壳里面,要么垂直发射,要么就利用鱼雷发射管发射。奥斯卡级则别出心裁,它的二十四枚导弹垂直发射筒分两列布置在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之间,每列十二具,倾斜角四十度。每两个发射筒为一组,共用一个发射井孔,井孔长约六点五米,直径二米,井盖是向外翻折或是移动式的。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采用水滴形线型,为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双壳体结构。指挥台围壳长约三十二米,在围壳内设有漂浮救生舱。1型艇内分九个舱室,采用小分舱结构,Ⅱ型艇多设一个舱室。这样的舱室布局,可确保一个舱室进水后全艇不沉没。人员都在耐压壳体里面,非耐压壳体主要放置导弹,且与海水相通。由于导弹发射筒分置艇体两侧,所以使潜艇宽度达十八点二米,但耐压壳直径很小,只有约八点五米,这样在耐压壳体与非耐压壳体之间就有三至四米的间隔。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设想当敌人发射的鱼雷在触及非耐压壳体爆炸后对耐压壳体内的人员和设备基本不形成威胁,因而是一种公认的十分独特的设计。即使是潜艇中部命中一枚鱼雷,这枚鱼雷也必须穿过外壳、耐压的导弹发射筒和厚达三米的海水,然后才能到达耐压壳体,这时鱼雷的危害已经减小到很微弱,所以该级潜艇的防护能力是很强的。
冷战时期,奥斯卡级核潜艇曾经让美国及北约伤透了脑筋,为了对付它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机和金钱,也不知道做了多少试验。库尔斯克号——奥斯卡级中最新服役的这样一艘现代化核潜艇,为何像纸糊的一般,三下五除二就沉到海底?而且一百一十八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地魂归北冰洋了,这究竟是为什么?有分析认为是巡航导弹爆炸,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二十四枚巡航导弹不是装在耐压壳体内部而是装在其外部,即使是巡航导弹爆炸了对耐压壳体的毁损也不会有这么大、这么快,因为潜艇不仅有耐压壳体的坚固防护,而且也有内外壳体之间海水的阻尼作用。另外,巡航导弹是装在一个耐压容器中,与艇内所有组件都没有瓜葛,且只有出水后发动机才点火,所以水下爆炸的概率极小。也有分析认为,是车臣反政府武装搞破坏,派人在艇内预装了炸药。这种猜测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一万四千多吨的潜艇起码需要数百吨TNT当量的爆炸威力,还必须是在鱼雷发射管、指挥台围壳等关键部位爆炸才能使之沉入海底。如果车臣恐怖分子真能做到这一点,把大量的炸药搬上潜艇而且布设好、安装好定时爆炸引信等,其本事也有点太大了,这样的话俄罗斯海军的保卫能力、组织纪律性及安全防护能力就更值得怀疑了。
目前正式调查结果尚未出来,但似乎有两种可能性最大:一种是鱼雷爆炸。鱼雷是一种装有战斗部、能自行推进和控制的水中兵器,实际上是一种水下导弹,鱼雷一般采用电动力和喷气动力推进。鱼雷是一种长七、八米的大型武器,装在潜艇首部的鱼雷发射管中,备用雷排列在前部的鱼雷舱中便于再装填。潜艇发射鱼雷之前,必须首先打开耐压艇壳外部的鱼雷发射管外舱盖,让海水流进发射管中来,然后再点火发射。这样鱼雷便可顺利出管并按照预定程序追踪目标,直至爆炸。鱼雷分战雷和操雷两种,前者装有四、五百公斤炸药,后者则不装炸药,主要用来训练。库尔斯克号参加演习,发射鱼雷的训练科目必不可少,关键是使用什么鱼雷?战雷还是操雷?如果是装有战斗部的鱼雷,或者是新研制的一种鱼雷利用训练机会进行水下试射,结果在发射过程中可能由于发射管前舱盖故障,向外打不开,但艇员对此故障没有意识到便按压了发射按钮,结果导致鱼雷在本艇首部爆炸。如果是战雷,一枚就足以摧毁全艇,因为是艇内爆炸,危害巨大而且无法控制。即使是操雷,如果采取喷气动力推进,也有可能造成发射舱内起火,从而引发鱼雷或水雷等其他武器爆炸。此外,在军事演习中是否俄罗斯海军的其他舰艇在失事海域附近发射过鱼雷,有无鱼雷误击库尔斯克的可能?俄罗斯的鱼雷比较厉害,如果命中一枚足以使之沉没。
另外一种可能是反潜导弹爆炸。反潜导弹也称火箭助飞鱼雷,其实就是在鱼雷的屁股后面装上了一部火箭发动机,在水下发射后出水,能够在空中飞行几十公里然后再入水攻击敌潜艇。这种武器和鱼雷一样,也是在鱼雷发射管中发射,故障现象可能是发射管外舱盖打不开,或者助推火箭在管内意外点火,但因整体被卡在发射管中而发生炸膛事故,从而把前舱炸烂,导致海水灌入后沉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一百一十八名艇员全部遇难,这在世界潜艇事故的记录中是绝无仅有的。奥斯卡级不是一般的潜艇,它是一艘曾经创造了许多神话的核潜艇,美国和西方对其十分畏惧,前苏联和俄罗斯也一直为此而自豪。为何当事故发生之后,却悄声地沉入海底,然后所有艇员便与之同归于尽了呢?这是一个世纪之谜,没有人能够解开,然而我们仍然可以试图分析一下。
首先,潜艇性能不佳。二次大战中,前苏联的潜艇技术水平与德国不相上下。冷战时期,前苏联的潜艇数量、技术和质量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与美国潜艇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前苏联时期,曾经向世界上四十多个国家出售了二千多艘舰艇,其中潜艇达数百至一千艘。应该说,潜艇在俄罗斯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装备,不存在技术上的重大缺陷。冷战时期,前苏联潜艇数量是美国的四五倍,每年建造数量达十几艘,潜艇一直是前苏联的杀手锏装备。一九九二年俄罗斯海军组建之后,受经济所限,军费数额从过去的每年二千多亿美元骤降到四十五至五十亿美元,潜艇订货基本中断,库尔斯克号估计是前苏联时期已经开工建造的潜艇,后期建造工程和内部舾装可能在九二至九五年完成。这样一艘跨越两个时代、经历两种社会制度和两种不同待遇的核潜艇,在质量上很难说会有什么保证。所以,库尔斯克号是否是一种「豆腐渣工程」值得怀疑。即使是建造质量没有多大问题,维修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服役五年来如果得不到正常维修保养,对于像鱼雷发射管这样敏感的设备是很容易出危险的。然而,俄罗斯舰艇的维修却一直存在重大隐患,因为缺钱,实际到位的维修经费只有预算经费的十分之一。艇员们在很长时期内都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七艘航空母舰有六艘被处理掉了,现在在深圳展出的那艘明斯克号才服役了十五年就当废铁给卖了,而服役期应该是二十五年。军队官兵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着落,何况潜艇这种不会说话的死装备?哪有钱去正常维修保养?所以,锈蚀、内外舱盖打不开、电路故障、经常失火等都是不足为奇的事故。偶然出于必然。潜艇很少维修,怎能不出事儿?据分析,最末尾的九舱本来没有进水,但水密门不密封,结果造成渗水,逐渐使舱内艇员因涨水和缺氧致死。如果此事属实,这完全是建造质量的问题,水密门不仅应该滴水不漏,而且应该密闭空气,怎么能够渗水呢?
其次,自救措施不力。当发生事故后,逃生和自救是人的本性使然,照说都会积极采取措施。但是,作为潜艇有潜艇的一套规矩,比如要有人来指挥自救和逃生,否则谁也不敢打开救生舱或穿上救生衣擅自逃生。为何没有一个人逃生,看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艇长在爆炸中最先死亡,全艇失去统一指挥,面对事故乱作一团,自救和逃生组织都不利;二是艇首部发生大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对艇体进行了二次破坏,从而造成结构性损伤。同时,由于前部的耐压艇壳被炸毁,舱室隔断不具备强耐压能力,所以在一百多米的深水中被压变形,进而导致救生舱变形或破裂进水,使人员无法逃生;三是鱼雷发射管被炸毁,人员无法通过其逃生。当然,也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比如艇员训练不足,缺乏紧急情况下逃生的基本训练;潜艇出海前携带零备件、电池、食品、氧气和救生、灭火等器材不足,遇到紧急情况无所措手足。
最后,救援组织不力。库尔斯克号分九个舱室,水密隔舱起码有几十个,相互之间用水密门封闭。理论上讲,只要舱内有吃有喝有氧气,在里面呆个十天二十天的都没事儿。艇上装有较为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还有低频、甚低频、极低频拖曳浮标天线,其浮力电缆长六百三十米,拖曳深度九十米,所以,应该能够与水面联系。从俄罗斯救援情况来看,主要有两大失误:
一是明知道自己无力救援,但就是不肯接受外援。在深海救援方面,前苏联时期相当不错,每次潜艇出事儿后都是自力更生,因为这样不仅保全了超级大国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保守了潜艇的技术秘密。比如一九八六年Y级潜艇发生火灾事故后,美国海军P-3C反潜巡逻机发现后立即飞往出事海域,看到该艇浓烟滚滚,立即通知一艘在附近海域航行的美国远洋拖船提供救助,但遭到该艇的断然拒绝。此次又出现了类似情况,美国、英国等多次吁请俄罗斯考虑他们的建议,希望前往救援,但俄罗斯就是不肯接受。看来,昔日海军的传统思维观念还在困惑着这些指挥官,他们就没有看到,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是冷战时代了,昔日曾经不可一世的前苏联海军也早已名存实亡了,就连那些声名显赫的深海救援队也全都给撤消了,自己还有什么力量来进行深海救援呢?陈旧的观念、保全自己的脸面、放不下大国的架子、怕人家看见自己那点秘密等奇怪的念头一直在困扰着俄罗斯官员,就这样生磨硬泡地拖延了四、五天,最佳抢救时机全都错过之后,才迫于舆论压力同意接受外援,这时已经是无力回天了。
二是普京迟迟不亲临现场指挥,给人以冷酷无情的感觉。普京上台以来,捷报频传,俄罗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全面呈现蒸蒸日上的局面,普京人气甚旺,威信日高。结果,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偏偏出了漏子,这边十万火急救人救命,那边他却优哉游哉地度假休养,如此反差使俄罗斯人大怒不已,普京支持率骤然下降。普京为何不到场?估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潜艇发生事故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艇内通过无线电报告了事故状况及危害情况,俄罗斯海军可能认为抢救无望,不愿惊动总统,所以没有报告。也可能实情实报,使之认为到不到现场都已经没有用了。另一个与当前军队改革中的争论有关。这场争论是在三巨头之间进行的,即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总统普京。战略火箭军出身且年事已高的谢尔盖耶夫元帅,认为应该把发展战略核力量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心潮一族的改革派代表克瓦什宁则认为,未来战争不再是核大战,应该是高技术局部战争,所以应该发展高技术常规武器,而不再是核武器。普京迟迟不表态,任凭他们争来斗去,这次海军大演习的背景,兴许与这场争论有关,海军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实力来证明海军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八月中旬以后,普京开始倾向于同意克瓦什宁的观点,认为应该重点发展常规武器,特别是振兴海军,同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普京的决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库尔斯克号事故偏偏发生在这么一个复杂背景之下,而且是介乎于抱有歧见的高官之间,由于认识不一所以延误了救援的组织指挥。
在前苏联海军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数十次潜艇事故,艇沉人亡的恶性事故也有不少,但从来没有一次像库尔斯克号这样闹得满城风雨,全世界的人都在跟着着急上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很简单,以前信息不灵通,再加上军方封锁消息,所以外界往往是不得而知。现在可不同了,想封锁消息谈何容易?且不论报刊杂志,光互联网就受不了,几秒钟便可传遍全球,过去哪有这个条件?但是,事故发生并经媒体披露曝光之后,政府、军队甚至总统都得直面现实,这对领导人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他们又必须适应这种挑战,否则将处于极端被动的境地。这就要求领导人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快速反应,制定应急方案,采取得力措施,以安抚民心和救出遇难艇员;二是在危机发生后要有统一的新闻发布渠道,政府高官应谨言慎行,防止因此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同时,应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请他们广泛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评论,以正确引导舆论,防止群众不科学地胡乱猜测,也防止境内外心怀叵测的人员乘机捣乱;三是在人道主义救助和军事秘密、国家安全方面要进行权衡,应该将这些要素统一起来而不是对立起来。应该看到,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救援系统实施人道主义救助是不分国籍和信仰的,应该实行国际互助,这不仅不会危及国家安全反而加强这种安全。
国防和军队建设就像是万里长堤,平时如果不发大水,看不出有多大重要性。但是,如果疏于戒备,缓于防范,可能一两个蚁穴就足以导致整个防洪大堤溃决,损失及后果将不堪设想。四十年冷战期间,前苏联以国家综合国力为筹码,投入巨额资金与美国全球争霸。俄罗斯建国之后,面对冷战后新的世界战略格局,俄国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战争、安全和国际关系问题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对美国、西方特别是北约寄托了过高的期望,结果在铸剑为犁方面做得太多,自己削减了自己的兵力和武器,速度过快用力过猛,总认为这样做可以赢得一些和平红利,把过去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无效”投入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来,结果导致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全面倒退。
后来,这样的大倒退虽然引起了决策层的重视,但已经控制不住形势了。过去十年间,前苏联时代留下的一千艘舰艇被退役,110多艘核潜艇被淘汰,150多万人从军人变成了老百姓。俄海军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七月份放言:「如果不增加海军投资,到2016年海军将只会剩下六十艘舰艇。」像俄罗斯这种非强迫的自觉自愿的军力大裁减真是史无前例,用一句时髦的话讲这有点「自毁长城」的味道。40年辛苦、40年努力终于毁于一旦。因此可以说,库尔斯克号事故是早晚的事情,而且绝对不止于此,因为战斗力是练出来的,搞训练、搞演习是要花银子的,没有一定的投资规模,军人没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整天为自己的房子、孩子、吃喝发愁,怎么能够搞好正常的军事训练?
对于今天的俄罗斯,人们大有秋后算帐的味道,总统、国防部长、海军司令都成了众人数落的倒霉蛋儿。其实,他们真的很可怜,尽管在快速反应、采取措施等方面有许多欠妥之处,但根子在哪里?都怪罪普京合理吗?他毕竟是一个新上任不久、刚刚过完100天生日的总统。如果前苏联不解体,如果昔日全球性海军仍然威风凛凛地巡弋在大海大洋,这样的事故至于如此一筹莫展吗?北方舰队曾经拥有过最现代化的深海救生设备和潜水打捞救生队伍,可现在早已无影无踪,因为军队养不起他们。前苏联时代的深海打捞救生潜艇设备一流,据称一艘可潜入六千米水深作业的深海救援艇已经出租给加拿大一家公司作水下旅游观光,目的是赚取外汇,而自己出事儿的时候不得不屈尊求助于英国和挪威。
普京是个聪明人,是一个卓越的领袖和统帅。他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而自责,为自己国家的无能而懊悔,为军队的衰败而捶胸顿足。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人是伟大的人,一个知耻而后勇的人是伟大的人。人们从普京身上可以看到俄罗斯未来的希望,看到俄罗斯军队振兴的希望。俄罗斯每年军费只有五十亿美元,而库尔斯克号打捞可能就要花去上亿美元,在国家经济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普京依然决定大幅度提高遇难艇员抚恤金额度,且从9月1日起将全军军人工资提高20%,从明年起增加30%的军费投入,而且要坚决贯彻强军战略。同时决定,在海军的三个舰队重新组建三个海上救援中心。普京铁肩担道义,已经止住了俄罗斯经济、军事的严重下滑趋势,他正在试图给经济和军事装上新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一个已经完成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且正在推动军事改革的新俄罗斯正在腾飞,任何人都不能忽略这样的现实和趋势。
如果俄罗斯发射所有核武器,能够毁灭美国几次?
足够毁灭美国十几次了。因为俄罗斯拥有非常多的核武器,而且威力都是非常强大的。所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瞧不起俄罗斯。
美国自然灾害多还是中国自然灾害多?
半斤八两,两国都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自然灾害品种也近乎齐全,且频次和强度都不弱。至于哪个更厉害,很难说得清楚。
就拿其中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来说吧:
1、龙卷风:确实美国更频繁,也更容易出现EF-4/EF-5这等强度逆天的龙卷,算得上是龙卷的“超级大国”。美国平均每年遭受1000-2000次龙卷,绝大多数集中在中部平原地区,得益于北大西洋、东太平洋和墨西哥湾输送的水汽和开阔平坦的地形,这片区域在春夏之交的强对流十分可观,一天内发生数十次破坏性龙卷并不鲜见。中国的龙卷其实也不算少,平均每年大概是200-300次。像珠三角平原地带,其实每年四五月都会发生十次以上的龙卷,只是强度总体偏弱。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就没有出现过EF5级龙卷,而美国则出现了超过50次。
2、热带气旋:每年登陆或者严重影响美国本土的热带气旋(不限于飓风以上强度)一般也就3-5个,有的年份会很萎靡,比如去年只有一个擦过。而在中国,仅广东就有这个数目,全国一般会有6-8个,有的年份甚至会达到10个以上。强度方面,大致上旗鼓相当,“战后”登陆气压在940hPa以下的数量大概都在十个左右,如果算上台湾这边的数量要更多一些。两国都有一些逆天级别的热带气旋登陆,如美国的安德鲁、卡特里娜,中国的桑美,5612WANDA,去年的威马逊等,登陆时候都达到或者接近美国的五级飓风标准。而中国由于早期测站分布密度和技术条件等问题,实际上台风强度还会有被低估或者错漏的可能。人们之所以总觉得美国的飓风猛烈一些,主要是因为美国民居以木屋为主,看上去风毁更严重。加上美国采取一分钟平均风力,不同于国际主流的十分钟平均和中国大陆的两分钟平均,所以数值也要高一些。总体而言,中国受热带气旋的影响程度要高于美国。当然,世界上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当数菲律宾。
3、暴风雪:美国要更严重一些,原因跟龙卷风类似,就不说阿拉斯加的极地气候了,美国本土的地形和海陆分布特点十分有利于冷暖气流的大规模交汇,水汽输送十分丰富。但中国的暴风雪也不是吃素,东北地区在冬季由于经常受冷涡影响,暴风雪也很频繁。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冷害也很常见,一些地区甚至还出现更难受的冻雨天气。
4、暴雨洪涝灾害:这方面没太多比较,中国东部所处的正是世界上最大最显著的季风区,夏季雨量充沛,非美国能比,加上河流系统和山地地形复杂,地下排水系统不完备,
美国网站大全导航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提问者悬赏15(财富值+经验值)